top of page
Sex-Secrets.png

Do You Have a Sex Secret?

- 2018,中大學生報。2018 年 4 月號,性/別版。

​上莊期間首次的出版,適逢CUHK Sex Secrets突然被禁用,於是訪問admin及性教育組織的創辦人寫了一篇文章。

身為中大同學,你大抵會緊貼 CUHK Secrets 的每個帖文,但又有否留意過 CUHK Sex Secrets(下稱 CSS)?在你還未留意時,在你還在猶豫應否 like 時,CSS 竟悄然下架。 CSS 於三月初被禁用,後備的 CSS 2.0 終究還是大派用場。

我們找來 CSS 的 Admin B 和性教育組織「糖不甩」的創辦人 Julia 訪問,期望從社交網絡的禁制中窺探大眾談性的空間何在,探尋論性的界線何以形成。

|網絡審查:不自由的網絡空間|

CSS 無故被禁,筆者以為是由於踩中 Facebook 政策的「地雷」,卻發現審查界線其實 模糊不清。以 Admin B 的觀察,Facebook 的禁制全無標準可言,「有時會連續不斷 block post,有時好露骨嘅又唔會理;可能係 Facebook check 出嚟又可能係有人 report。」雖然 Facebook 幫助中心的條例列明:「不允許裸露或其他露骨的內容發生」,然而怎樣定義露骨?他們從未公開準則或具體解釋理由,亦即「龍門任佢擺」。或許,Facebook 並非因應內容的不同程度作出限制,而是「色情」本來就不被社交網絡的空間所接納。

然而,Facebook 本身也只是一個承載社會整體文化、價值觀的平台,它的內容以及政策全然受用家影響。Facebook 全球政策管理負責人 Monika Bickert 曾說過:「我們對 維持平台安全跟信賴感絕對有責任,會盡量為大家把關,也希望大家發現不適當的內容可以舉報。[1] 」但所謂「責任」,實際上只是回應客戶的責任,打造「乾淨」環 境,遑論關心言論自由;所謂「安全跟信賴」,就是以人們的舉報為界。此類網上平 台的管理宗旨僅以客戶為先,以維持源源不絕的商機。放眼網絡世界,虛擬空間均由 現實存在的人構成,其存亡完全與參與者——也就是社會裡的每個人掛勾。

|篩選背後:保守的性教育|

社會的意見往往主導社交媒體的條例,追溯主流聲音方能解釋網絡審查如何發生。大眾談性同樣有無形界線,與朋友講性永遠只限於嘻笑打鬧,當電影涉及性又要分等級,而性教育卻只有扁平的認知:學校看似開放,願意教導性知識,然而只傳授關於性的生理知識,如性器官的模樣,卻不會認識自己的性器官、如何引致性快感等,反而著力以威嚇的口吻描述性病的恐怖、教如何避開危險,以保護之名恐嚇孩子遠離性。

學校教育包含的性知識流於表面,背後更是有壓抑性的意圖。從學校的資源分配已見端倪,讀書永遠優先,其次是課外活動,而性則不被重視。「糖不甩」創辦人 Julia 指學校講性教育有諸多限制,當中最大難處是家長的想法,「一個家長唔同意,就成個活動唔搞得。」由學校和家長的態度都不難理解社會對性的取態,那是一種禁忌,不能提、不能問。

|公開講性:顛覆主流,釋放壓抑|

當人們默許社會對性的限制,以為自願或無可奈何地順著帶潔癖的架構思考,CSS 為了讓眾人重新審視性的迷思和慾望,堅持逆流對抗。專頁本身的存在已是對主流作出控訴,嘗試讓大眾認知自己對綑綁的麻木,實際挑戰人們對性生活的漠視——任由主流宰割卻不知在加深對自身的抑壓。CSS 三番四次被停用,反映社會上有不少人仍處於框框之中,無法接受那些愉悅的性。但 Admin B 依然堅守信念:「我無做錯,所以佢點 block、點禁用我都會堅持個 page。」的確,性本來就是自然而然的情慾,它並沒有錯,錯的卻是故意將之壓抑的社會。

為了打破大眾對主流的順從,公開討論性不僅是從本質上反抗,更是在內容上揭露對性的誤解或忽視。社會氣氛渲染下,女性不敢承認或未能享受性愉悅,性與愛的問題是 CSS 其中一個常見困擾,例如她們糾結於為表達愛意勉強與男朋友做愛。Admin B 反問:「點解個考慮係『我畀唔畀佢』,而唔係『我 enjoy 所以試』?」一般女性被性的污名與性別定型影響,誤以為女性不應該亦不可能從性愛中得到滿足,而且認為自 己從屬於男性,必須服從命令,為滿足男性而犧牲,故為應否妥協而苦惱不已。 Admin B 期望透過一個開放的傾訴空間,再次展現這些謬誤和被忽視的感受,在大眾互相聆聽、駁斥之間,接受不同人對性有各自的理解和詮釋。藉抗衡主流,讓大家對自己有新的認識,肯定那個被排斥質疑過的自我。

我們心底總有秘密需要傾訴,但有關性的卻無處可講。Admin B 說:「佢哋會叫呢度做樹窿。」面對被社會壓制的慾望,一旦有接納空間,我們便藉此抒發、宣洩。平日與朋友可以無所不談、風花雪月,性卻只可用以笑話一番。然而那些對自慰的困惑、對陌生人的性幻想、戀足的癖好,我們只能留給自己胡思亂想,留在網上各種討論區尋找那些不知真假的共鳴或唾罵,對自己加以批判,卻又無法制止那縈繞不去的想像和渴求。CSS 的匿名制為投稿人帶來安全感,但真正的安全感和信心應當要來自真實認識的人。當與友人分享不需要擔心被歧視、攻擊, 你才真正找到出口,一個讓人感到舒服的講性環境。

|後記|

以社會現況而言,當制度內外都沒有談性空間,CSS 能以 2.0 續命,我們應感萬幸。但退一步思考,網上平台推動公眾討論的效能未知, 我們依然不能忽視教育制度內的缺口。性本來無分好壞,可以非一男一女、可以是 SM、可以用性玩具......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享受性的過程,能夠從中得到愉悅感;畢竟性本身就是人的本能,像食慾一樣需要被滿足,而不同人都會有各自的口味。我們的社會從來無人談過性的多元或怎樣才能享受性,反而只剩欠缺性教育基礎的色情影片供人「學習」,關於性的討論更從學校消失,任憑謬誤流傳。

若我們還不捍衛言性空間,它們也許就跟隨制度內的性教育一同縮窄、失蹤;那些囤積在心底與性相關的趣聞軼事、困惑苦惱,難道只能往黑暗裡傾倒?

註:[1] 〈刪文也是大學問,Facebook 內容審查標準曝光〉,數位時代。

bottom of page